直肠脱垂常识
来自:吉安肛济医院 时间:2016-06-12 08:49
直肠脱垂常识
1.什么是直肠脱垂?
直肠脱垂是指肛管、直肠黏膜、直肠全层甚至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到肛门外的一种疾病。随着医学界对直肠脱垂的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学者还提出了直肠不完全性脱垂、直肠完全性脱垂、直肠黏膜性脱垂等概念。即仅仅是直肠黏膜脱肛门者称为直肠不完全性脱垂;直肠黏膜松弛,脱垂仅限于直肠腔内者(未脱出肛门),称为直肠黏膜内脱垂或内套叠。
2.怎样区别直肠脱垂和痔脱出?
直肠脱垂和痔脱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病,但由于二者的表现有共同之处,即都是有肿物脱从肛门内脱出到肛门外,所以常被患者混淆,因此应该进行鉴别。直肠脱垂时从肛门内脱出到肛门外的是直肠粘膜或直肠全层,呈同心圆状脱出,颜色呈粉红的鲜肉色,无明显的疼痛。痔脱出时从肛门内脱出到肛门外的肥大的或以充血水肿的内痔核,呈梅花瓣状脱出,颜色呈紫红色或深紫色,伴有疼痛感。综上所述,鉴别二者的要点是看从肛内脱出肿物的颜色、形状和是否有痛感。
3.为什么会发生直肠脱垂?
现代医学认为,之所以会发生直肠脱垂,是由于肛门直肠周围的支持组织有先天性缺陷、发育不良或衰退,不能给直肠以充分的支持,结果使直肠向下移位、脱出肛门。所以,凡事能削弱支持、固定肛门直肠组织对肛门直肠起支持、固定作用的因素都是直肠脱垂的病因。这些病因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1) 支持组织软弱无力:如久病体弱、年迈体衰、全身营养不良等可使支持组织软弱无力。
(2) 支持组织疲劳损伤:长期便秘、慢性腹泻、慢支咳嗽、多吃分娩等使腹内压持续增加,支持组织在长期的高压力下疲劳损伤,是去对肛门直肠的固定作用。
(3) 神经受损或功能失调:腰骶神经的损伤,肛门部神经功能的失调,使肛门括约肌松弛无力,造成大便失禁,直肠黏膜脱垂等。
4.为什么小儿直肠脱垂较常见?
小儿直肠脱垂是一种儿童常见病,绝大多数发生在2岁至4岁之间。而1岁以内和5岁以上都少见,性别差别不大。小儿直肠脱垂主要是由于小儿盆腔支持组织发育尚不完善,如骶骨弯曲度尚未幸形成,使直肠在垂直状态,缺乏骶骨的有力支撑。另外,直肠周围组织软弱无力,不能对直肠起充分的紫菜作用。在这种先天不利的基础上,若再加上后天营养不良、痢疾、腹泻、大便干燥、百日咳等促发因素,就使得小儿直肠极易发生脱垂。1岁以内的因幼儿以乳汁为主食,营养丰富大便调畅,又先天从母体获得一些抗体,不容易患病,故直肠脱垂少见;5岁以上小儿盆腔支持组织逐渐发育完善,能对直肠产生较强的支持、固定作用,故直肠脱垂也少见。
5.直肠脱垂的发病率如何?
1977年我国对肛肠疾病做过调差统计,在30378名肛肠疾病患者中,患者脱垂者有176人,发病率仅为0.58%。较痔、裂、瘘等肛肠病发病率要明显的低。但直肠脱垂的发病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如前面我们讲过的那样,由于肛门直肠周围的支持与固定值发育不良、先天缺陷、后天衰退等,易使直肠向下脱位,因此直肠脱垂在小儿、年老体弱、经产妇中发病率较高,在男女两性之间的发病率无明显的差异。
吉安肛济医院以肖先仁院长为领军人的肛肠专科医院,在继承和发掘我国著名痔瘘泰斗黄济川先生丰富的医药遗产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医学的先进理论,并结合自己近二十年的肛肠临床实践积累,制订出一套独特而完善的治疗方案,如对重症痔疮、肛周脓肿的一期基本都能治愈,复杂性肛瘘以及慢性顽固性便秘等的诊疗,康复率达98%以上,受到群众的广泛称赞和信赖。肛济医院开展的吻合器直肠粘膜环切术(PPH痔疮手术)、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TST)、高频电容场痔疮微创术(HCPT)等,都具有专科治疗优势。
医院注重人才培养和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坚持以质量管理为核心、以病人服务为中心的医院管理,努力办成一所医护精心、患者称心、政府放心、群众满意医院 。
吉安肛济医院-吉安市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和吉安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定点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