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理及症状
来自:吉安肛济医院 时间:2016-06-08 11:47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理及临床表
1. 什么是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的全称是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最广泛的称谓是不简不繁的“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医师多简称其为“溃结”。它的典型临床症状是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它的典型病理特征是直肠与结肠(降结肠以下)黏膜与黏膜下的炎症性改变并形成溃疡,所以被称为溃疡性结肠炎。
2.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是什么?
1903年溃疡性结肠炎被正式定名以来,100年过去了,其病因至今不明。经多年的观察和研究,目前认为精神心理因素、一些病原微生物感染因素只是溃结的诱发因素,患者自身免疫系统的一些缺陷(如抗炎症因子存在缺陷)和患者遗传基因的一些问题,使患者对肠道的炎症反应缺乏有效的抑制能力而表现出易感性、是患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原因。
3.溃疡性结肠炎肠道有哪些病理变化?
溃结的病理变化在急性发作期和慢性期是不一样的。在急性发作期炎症呈连续性炎症变化,纤维结肠镜下可见病变处黏膜发红、肿胀点状糜烂与弥漫性出血,溃疡形成。如果只是肠粘膜的溃疡,说明病变尚属初期,如果溃疡累及到黏膜下层,可见到圆形的肌肉纤维,说明病变已属晚期。在溃结慢性期,病变的黏膜表现为充血并呈颗粒状,肉芽组织形成,肠上皮再生,最后可发展成息肉样赘生物,亦即炎性息肉。当然,疾病的发展变化是复杂的,溃结的病理变化常可见到浅表溃疡和肉芽组织形成交替发展的情况。
4. 溃疡性结肠炎好发于结肠的什么部位?
临床研究已经证实,75%的溃结侵犯左半结肠即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的肠粘膜。侵犯右侧结肠甚至回肠(小肠)末端者也有,但为数极少。在左半结肠中,溃结有多发于乙状结肠和直肠。情况为什么会如此,目前尚不可知。有观点认为可能与粪便中某些有害物质所含细菌有一定关系,因为在乙状结肠以上的肠管中,食物残渣中含有大量水分,粪便未被浓缩成形,亦即处在“稀释”状态,而食物残渣到达乙状结肠时,大多数水分被吸收,残渣被浓缩成粪便,其含有的细菌和各种有害物质最多,这些有害菌和有害物质对肠管造成了损害。
5. 溃疡性结肠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患有溃结时,有五个症状最常见,即腹痛、腹泻、脓血便、消瘦和发热。其腹痛部位躲在左下腹,痛势不剧烈;腹泻多见稀便,或大便不成形,水泻者少;脓血便常有黏液,所以也成为黏液脓血便,脓血与黏液相互混杂而下,血色暗一些。由于每个人的禀赋不同,所以溃结的临床表现因人而异,比较复杂,但基本以上述五症为基础。临床上根据溃结发病的程度和症状的轻重缓急又有分型和分度。
6. 溃疡性结肠炎怎样分度和分型?
(1) 根据病情的轻重分为三度:
1) 轻度溃结:左下腹隐痛或仅有不适感,大便次数增多,轻微的黏液血便,没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等。约50%的溃结属轻度。
2) 重度溃结:有较明显的腹痛、腹泻、黏液便、脓血便等症状,有较轻的全身症状,如低烧、乏力、消瘦等。
3) 重度溃结:腹痛、腹泻、脓血便较重;每日腹泻在6次以上,腹痛常为绞痛,大便急迫感;全身症状明显,如明显乏力、虚弱、 、面色苍白、心动过速、发热甚至高热在39℃以上,严重者可以休克。
(2) 根据发病的缓急分为四型:
1) 初发型:初次发病,病程短、症状轻,类似于轻度溃结。
2) 慢性复发型:也叫反复发作型,其特征是病情进展缓慢,腹痛、腹泻、脓血便等症状较轻,间歇发病,时好时坏。临床上此型较常见。
3) 慢性持续型:发病或急或缓,或轻或重,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可长期存在,明显消瘦和营养不良。若是少年儿童发病,则生长发育迟缓。
4) 急性爆发型:发病急,常突然发病,一日之内水样腹泻在10余次甚至20余次之多,夹杂黏液及脓血,肛门下坠,里急后重,发热。患者会很快出现脱水、贫血、低血钾甚至休克等现象。
吉安肛济医院以肖先仁院长为领军人的肛肠专科医院,在继承和发掘我国著名痔瘘泰斗黄济川先生丰富的医药遗产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医学的先进理论,并结合自己近二十年的肛肠临床实践积累,制订出一套独特而完善的治疗方案,如对重症痔疮、肛周脓肿的一期基本都能治愈,复杂性肛瘘以及慢性顽固性便秘等的诊疗,康复率达98%以上,受到群众的广泛称赞和信赖。肛济医院开展的吻合器直肠粘膜环切术(PPH痔疮手术)、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TST)、高频电容场痔疮微创术(HCPT)等,都具有专科治疗优势。
医院注重人才培养和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坚持以质量管理为核心、以病人服务为中心的医院管理,努力办成一所医护精心、患者称心、政府放心、群众满意医院 。
吉安肛济医院-吉安市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和吉安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定点单位